1月16日金融一線消息,新浪財經主辦的“論壇ⷲ024金融新篇章”今日在京召開。恒豐理財總裁羅鵬宇出席並發表演講。

羅鵬宇表示,目前我國經濟處於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期,為了有效化解風險,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利率中樞較之前有所下行,在目前利率環境下,多元化多策略配置尤為重要。
以下為現場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和朋友,非常感謝新浪財經的邀請,下麵和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銀行理財行業的發展情況、資產配置情況,以及我們對後續市場走勢的展望,同時分享一些關於資產配置的淺見。
大家都知道,第一批銀行理財子公司是在2019年開業的,按照新規,個人投資者認購銀行理財產品的起點從5萬降到1元,相應地,在過去的四年半時間裏,個人投資者的數量從2000多萬增長到1.2億,增長了近五倍;機構投資者也從5萬戶增長到153萬戶,增長了近30倍。
從理財規模上可以看到,2018年4月資管新規出台後,當年銀行理財進入規範發展的階段,2018年底規模比2017年底下降了7萬億人民幣。在過去六年中,銀行理財行業在監管機構的指導以及大家的幫助之下,根據第三方機構的統計,在2024年底已達到30萬億以上,超過了2017年底的水平。按照監管規定,一般分為五級,其中低風險和中低風險兩類產品的占比比例在過去兩年有所上升,從2022年大概88%,到去年上升至94%。
按照監管對產品的分類,銀行理財產品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固收類產品,過去幾年占比一直在逐步提升,目前約為97%,混合類和權益類產品在前些年有所下降,但是這幾年基本保持穩定。按照目前市場的最新變化以及監管政策的導向,相信這類產品的占比在未來有所上升。最後一類是商品和衍生產品類,目前這類產品占比較少。
在資產配置方麵,過去20年整個資產配置情況的變化還是比較大的。首先,債券占比依然最高,但是在2022年債市大幅度波動後,過去兩年其占比下降七個百分點。與此相對應的是,下降的比例基本上被現金及銀行存款所代替。同業存款和拆放同業買入返售這兩類資產占比一直比較穩定,分別是10%和6%左右。非標資產,不管資管新規發布之前還是之後,其占比上限不能超過理財產品規模的35%,這一點一直沒有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這些年非標資產的占比持續下降,但是在過去三年,下降的速度明顯放緩,且基本保持穩定,占比約6%。
權益類資產在過去這三年基本保持在3%左右的占比。公募基金產品種類豐富、標的齊全,過去兩三年銀行理財配置公募基金的比例有所上升,約為3.6%,目前還是以配置債基和貨基為主。境外QDII方麵,過去這一年銀行理財配置這類資產的需求比較旺盛,但由於額度稀缺,占比一直保持在1%的水平。
接下來,跟大家簡要匯報一下我們對國內外市場走勢的一些判斷。
國內經濟目前處在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過程,我們相信通過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會推動中國的經濟向溫和複蘇方向前進。去年9月下旬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一攬子非常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之下,中國經濟會越來越好。
債券市場方麵,為了有效化解風險,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利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有可能會維持在低位。但另外一方麵,我們要重視市場交易行為一致性有可能帶來的波動風險。觀察過去三年國內的債券走勢,十年期國債從2022年初的2.8%下行至1.6%,下了120個BP。需要注意的是,在下行過程中,市場出現調整時,信用債波動往往大於利率債,比如,信用債部分品種收益率在2022年底上行幅度超過150BP。2023年和2024年也出現過類似情況,信用債的波動以及流動性問題給資管機構尤其是銀行理財公司帶來了影響。銀行理財約30萬億資產中,債券占比約45%,通過公募基金還有其他方式配置的大概5%,加起來15萬億,其中信用債占比還是較高的,需要我們高度關注,提前做好流動性儲備。不同的機構資金屬性不一樣,可能管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到了目前階段,我們覺得需要重視相關的市場風險,在1月14日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央行領導已對此作了明確提示,這些都需要我們高度關注。
權益市場方麵,從去年9月24日開始,有一係列政策相繼出台。我個人的觀點,A股目前處在階段性的底部區間,大家的共識是市場有上行趨勢。去年紅利資產和科技資產受到市場追捧,目前A股紅利風格的股息率和國債收益率的差值依然處在曆史高位。今年紅利資產和代表新質生產力的科技類資產仍然有結構性的機會,港股也值得關注。
海外市場方麵,目前美國經濟數據表現不錯,需要關注其未來通脹走勢。市場部分人士預期,美國降息的步伐可能不會像之前預計的那麽快,這點值得我們考慮。近期,一年期美債的收益率水平約為4.2%,十年期美債在4.6%—4.8%波動,美債票息是具備吸引力的。美股方麵,過去這些年美股的表現整體不錯,但是我個人覺得沒有永遠上漲的市場,大家也關注到近期美股市場的波動開始加大。從數據來看,納斯達克指數的PE估值也已接近一倍標準差的上沿。
此外,黃金價格從2020年的1800美元/盎司漲到現在接近2800美元/盎司,因為全球地緣政治以及非美國央行去美元化的認購黃金需求,我覺得黃金在中長期來看可能還是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仍可考慮進行戰略性配置。
這些觀點在去年8月份的上海資產管理年會論壇上,我也曾與大家分享過,坦率說這半年下來觀點沒有太多的變化。今年資產配置有幾方麵的想法:
一是繼續把債券做深做精做透,基於票息收益較難覆蓋產品的業績基準,需要我們在原有配置策略的基礎上,增厚波段交易和擇券策略的收益,注重交易機會的把握。擁有衍生品資格的機構還可以運用國債期貨來做一些對衝交易。二是權益資產方麵,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高股息且估值合理的紅利資產是比較不錯的可持有資產。指數類產品也值得關注,銀行理財畢竟產品期限比較短,封閉式一年為主,兩年三年比較少,這類產品在當下可以增加一些寬基指數的配置,根據產品期限進行波段交易。三是海外資產方麵,個人建議可以關注兩類資產:一類是黃金,國內公募基金行業發展很快,規模超過30多萬億,產品種類齊全,也有一些掛鉤黃金的ETF公募基金,可以適當關注。美債也具備一定的配置機會。
今天很多專家和行業同仁都討論了目前低利率環境下獲取較高投資收益的難度增加,我覺得毋庸置疑,各類資管機構都麵臨相同的挑戰,但是回顧銀行理財自誕生以來20年的發展曆程,這一路走來,每個時間段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挑戰,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行業規模重新回到30萬億。在任何市場環境之下,我們要對市場保持敬畏,保持穩健投資風格,對規模保持順其自然的心態,專注於把我們的業績做好,讓我們的投資者安心。就像我們公司的slogan“做時間的朋友,做安心的理財”,我相信隻要我們保持專注,保持樂觀,保持耐心,整個資管行業一定會越來越好!
借此機會提前祝各位朋友春節快樂,2025年身體健康,投資順利,生活快樂,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