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創資訊分析師張瑾節
【導語】根據機構預測,2025年初拉尼娜氣候出現的概率較高。近二十年拉尼娜現象對南美大豆主產國的產量有不同影響。2024/25年度拉尼娜事件發生可能導致阿根廷大豆減產,或影響CBOT期價走高,對巴西的產量影響有待觀察。
2025年初正由中性氣候向拉尼娜氣候發展
拉尼娜是一種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下降的氣候現象,表現為東太平洋海麵溫度降低,東太平洋出現低海麵氣壓,使得太平洋沿岸地區的水平衡及氣溫發生變化。與之相反海溫異常升高的氣候現象被稱為厄爾尼諾。
據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 2025年1月至3月拉尼娜狀態出現的可能性超過50%;預計此次拉尼娜現象強度較弱且持續時間較短。2025年2月至4月,重新回到中性狀態的可能性為55%。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預測,在11月到1月弱拉尼娜事件出現的概率有59%。中國國家海洋預報台預計,2024年年底至2025年初將形成一次弱拉尼娜事件,至春季結束。從數值來看,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的2024年9-12月數據顯示異常水溫逐步降低,自5月結束厄爾尼諾事件後有向著拉尼娜氣候發展的趨勢。
氣候對大豆的生長產生一定影響。從CBOT大豆期價與監測極端氣候的ONI指數變化趨勢來看,處於厄爾尼諾氣候下期價多處於相對底部(2015年、2018-2019年等),拉尼娜氣候下多處於相對高位(2016-2017年、2021-2022年)。冬季是南美大豆的生長期,主產國為巴西及阿根廷。過去二十年出現的拉尼娜現象對南美大豆產量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拉尼娜現象對南美主產國大豆產量影響各異
從近二十年拉尼娜氣候下南美大豆產情變化看,拉尼娜氣候對於阿根廷大豆的產量影響多導致減產,幅度在1%-50.98%不等;對於巴西的增產影響占多數,也有導致減產的情況。巴西產情分情況來看,收獲期全程處於中-重度拉尼娜氣候下,大豆有減產的情況(2022年);由中重度轉為輕度拉尼娜的情況下,有增產的趨勢(2011年、2021年);由中輕度拉尼娜轉為中性氣候下,可能導致減產也可能導致增產(2012年、2018年);由中輕度拉尼娜轉為厄爾尼諾氣候的情況下,有小幅增產的趨勢(2023年)。
從輕度拉尼娜(指數>-1℃)的情況來看,一般造成阿根廷明顯減產,巴西可能有小幅減產、也可能有不同程度增產。

(注:美國農業部的預測產量取自上年5月供需報告,實際產量取自當年6月報告)
2025年初或有一次弱拉尼娜事件 ⠥𐍥美產情影響或有差異
從最新的數據反饋看,拉尼娜天氣已經造成阿根廷部分產區出現幹旱,令農戶對作物前景感到擔憂。輕度拉尼娜(指數>-1℃)的情況出現於2012年、2018年、2023年,分別造成阿根廷減產20%-50%不等,因此或需警惕阿根廷的大豆減產情況。
綜上,根據國內外多機構的預測,2025年初出現拉尼娜氣候的概率較高,中國氣候中心預測可能出現一次弱拉尼娜事件。在過去二十年的六次拉尼娜氣候下,阿根廷大豆產量出現減產,巴西產量增減均有,對於兩國產量的影響可能產生差異。因此,預計CBOT期價或因阿根廷減產帶動有走強趨勢,巴西的影響未定,期價具體漲幅需關注減產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