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老建築之所以偉大,在於,那一點一寸都述說著曆史,留後人懷念。
昨日,筆者走訪調研了古建築遺址——渾河站舊址。據曆史記載,渾河站是沙俄在東北建設的中東鐵路南滿支線上的一處小火車站。始建於1902年的這座老建築,它的年紀已接近兩個花甲,有100多年的曆史了。然而,在它遺存的一個老建築群裏有沈陽地區唯一一處俄式日式站房建築……
整個建築群由12座單體建築組成,其中兩棟為沙俄時期的建築,采用青磚構築,木質橫梁,水泥抹麵,牆壁厚度約80厘米。剩餘的則為日式建築,采用紅磚、木架頂結構。從建築風格、建築結構、建築材料上看,這些建築具有濃厚的清末民初時期的建築風貌。
在當地渾鐵社區鄭書記的介紹下,我們看到在車站附屬的建築中,有一處建築,上麵寫著“渾河”兩個字。當地人說,老人們總管這房子叫“衙門”,指的就是這個小樓。
經考證,這個小樓是車站的警務部門,也就是“警察所”,後來小樓的這一功用被延續。“渾河”兩個字下麵隱約可見“警察官吏派出所”七個字。
一直到2013年,渾河站舊址被公布為沈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升級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隨後,在鄭書記的引薦下,我們有幸見到了從小在這裏長大的吳大爺。今年93歲的吳大爺,仍然看上去精神矍鑠。了解後才知道,他的家就在站房裏麵,至今還保留著最原始的建築結構。因為小時候一直住在這裏,當談及這裏的一切,吳大爺顯得格外熟悉與親切。他稱渾河站為老渾河站,並表示這座建築最早為蘇聯白俄羅斯人所建,外型較大,典型的俄式建築,從功能上看,應該是票房。後來到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沙俄戰敗,鐵路和車站均被日本人接管,並改名為渾河驛。他們在此先後改建了線路和站舍,增建了鐵路涵洞和員工宿舍等,並設立了派出所。而這個派出所就是前麵提到的那座被稱為“警察所”的小樓。
這座見證了沈陽近代史的老建築,雖然大體保存完好,但因年久失修,並且沒有加以合理利用,現已呈現出“老態”。加上地處城鄉接合區域,居民在遺址四周進行了建房和內部多次維修,曆年的風雨侵蝕對這座建築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目前這些文物建築,產權已歸個人所有。
如何在城市發展的同時留住曆史根脈,將工業遺產列入城市更新計劃,講好屬於遼寧的文化故事,這需要我們正視城市規劃與文物保護的衝突,找到兩者間的平衡點,才能發揮出工業文化遺產的曆史價值與意義。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