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拉漲40%!國內鈷價飆升 3C電池、三元電池成本壓力驟增
10天拉漲40%!國內鈷價飆升 3C電池、三元電池成本壓力驟增 时间:2025-07-05 05:21:29
相對集中的供給結構、連續三年的單邊下跌,賦予了鈷價巨大的價格彈性。
截至3月10日,國內鈷(1#)平均價達到22.3萬元/噸,較2月24日(不包含周末)的低點累計上漲40.25%。
此次鈷價異動與剛果(金)近期調整出口政策密切相關,並對國內鈷酸鋰、硫酸鈷與電池回收等細分行業,以及相關上市公司的經營層麵構成顯著影響。
以三元動力電池為例,根據測算,鈷價每上漲60%,理論上單台新能源汽車三元動力電池成本將提高約1000元左右。
此外,考慮到上述主產國計劃暫停鈷原料出口時間較長,直接導致該行業供需過剩變成供需緊張,包括券商、谘詢公司等機構也普遍預計鈷價的上漲仍將延續。
限供挺價
一般來說,當供需關係出現10%缺口便足以拉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而近期鈷行業的潛在供需缺口則可能達到25%。
2025年2月24日,剛果(金)有關部門宣布,決定暫停鈷出口四個月,以應對全球鈷市場供應過剩的局麵。
在此之前,全球鈷價已經連續三年回落,跌幅達到80%左右。
比如業內認可度較高的英國MB標準鈷,2022年5月高點超過40美元/磅,而到2月下旬時已經僅有10.4美元/磅。
國內電解鈷、硫酸鈷等產品雖然提前兩個月下跌,但是整體價格運行趨勢與MB標準鈷保持了一致。
而作為全球最大的鈷礦生產國,剛果(金)出口政策的調整直接作用於行業供需關係。
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該國鈷產量達22萬噸,約占全球總產量的76%,如若暫停出口四個月,將直接影響全球鈷產品供應減量約25%。
事實證明,上述限供挺價的效果非常明顯。2月25日開始,包括MB鈷在內的各類鈷產品價格觸底反彈,並沿著產業鏈向國內相關細分行業與企業,甚至是二級市場走勢上層層傳導。
比如用於製備三元材料的硫酸鈷,短短十天時間便從每千克26.55元漲至42.05元,區間漲幅高達58.4%。
上周以來,也有廣東等地企業宣布上調其鈷酸鋰、三元產品價格,漲價幅度在7%至22%之間不等,同時一份新餘贛鋒電子有限公司的客戶告知函近期也在廣泛流傳。
這類下遊企業普遍反饋,因為上遊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其成本抬升明顯,正計劃對現有訂單重新定價或者上調價格。
牽一發動全身,鈷價的快速上行還影響到了廢舊電池回收市場。
Mysteel數據顯示,上周三元廢電池與鈷酸鋰廢電池價格漲幅顯著,其中方殼、軟包報廢三元電池當周分別上漲400元/噸、550元/噸,“出貨商捂貨惜售情況嚴重,實際回收企業鑒於行情波動風險,對高鈷廢料報價極為謹慎,成交情況不理想。”
雖然近幾年三元電池裝機占比下降明顯,但是當前依舊擁有兩成左右的市場份額。
結合上述原料價格表現,終端3C電池、三元動力電池也存在漲價可能,前提是議價能力較弱的中遊企業能夠將成本順利傳導至下遊。
申萬細分行業領漲
鈷價的上漲行情同樣傳導到了資本市場。2月25日至3月10日,申萬鈷行業的4家上市公司平均漲幅達到21.41%,位居所有申萬細分行業首位。

AI識股
3月10日,沒有納入申萬鈷行業,卻是全球最大鈷礦生產商的漲幅也達到8.6%。
對於前述行業重大變化,洛陽鉬業近期聲明表示“公司正與剛果(金)政府及行業管理機構保持積極溝通,密切跟蹤政策執行進展……目前,公司TFM及KFM礦區生產運營活動有序進行,公司將使用已完成出口的鈷產品繼續、盡可能久地滿足下遊客戶需求。”
該公司所提及TFM及KFM項目為銅鈷伴生礦,正是過去幾年全球鈷礦供給的最主要增量來源。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受到以上項目產能釋放的帶動,該公司鈷產量分別達到2.03萬噸、5.55萬噸和11.4萬噸。如果按照前述剛果(金)的產量估算,當地約半數左右的鈷產量來自於洛陽鉬業。
結合公司產能釋放節奏,本報今年1月曾報道指出“2025年隨著公司產量增速的下降,可能會對持續低迷的鈷價帶來轉機,至少是供給過剩的局麵出現一定邊際好轉。”
而在前述限供挺價事件的影響下,等到洛陽鉬業鈷產品對外銷售並確認收入後,公司報表中的鈷業務毛利率也將得到提升,其下遊的、等同業公司也適用該業績驅動邏輯。
以寒銳鈷業為例,其原料便來自於洛陽鉬業、嘉能可等知名礦企,並由此生產成鈷粉、電積鈷和氫氧化鈷等產品對外銷售。
2022年鈷價下跌周期中,寒銳鈷業的鈷產品毛利率持續走低,並從2022年上半年的33.6%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6.11%。而各種鈷類中間品價格的上漲,則為相關公司利潤率的回升提供了一定轉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前A股相關公司的鈷業務營收占比普遍不高。
以2024年上半年為例,騰遠鈷業第一大主營產品為銅產品,鈷產品營收占比為36.08%,同期寒銳鈷業鈷產品營收占比在30%左右,則是由於橫跨鎳、鋰、鈷和銅多個領域,鈷產品營收占比僅有7.38%。
所以,考慮到各家公司所處的產業鏈環節、營收結構因素,後續獲益程度與業績兌現能力也會存在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