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追趕,到並駕齊驅,再到領跑,中國智駕發展的速度,已經遠超我們想象。在拚技術的時代裏,自主品牌深耕技術,開拓創新,將智駕變成了企業的“金字招牌”。
近日,董事長魏建軍攜魏牌全新高山“二刷”8D魔幻城市重慶,以超高難度的複雜路線驗證長城汽車“車位到車位”智駕技術。在高階智駕群雄並起的當下,長城汽車“車位到車位”功能首秀即驚豔,以領先智駕實力拿到了新一輪競爭的“話語權”。
作為中國汽車行業中高階智駕的探索者與普及者,長城汽車憑借自己獨有的“智駕觀”,得以在新一輪汽車產業競爭格局中,遊刃有餘。
驚豔首秀,魏建軍再給高階智駕上強度
繼“全國都能開”後,“車位到車位”成為了高階智駕的最新評價標準。2月26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開年第一播,首秀長城汽車“車位到車位”智駕技術。本次挑戰路線包含了12座複雜立交、3座跨江大橋、4條穿山隧道,並涵蓋了地下三層停車場、無保護左轉、窄路會車、鬧市區停車場等複雜場景,充分展示出長城汽車最新一代Coffee Pilot Ultra智駕係統卓越的精準避障能力和路徑規劃能力,成功通關“車位到車位”重慶智駕挑戰,實現上車就能開,全程無斷點,有位就能停。
從真實場景出發,挑戰智駕上限,是本次直播的一大亮點。根據用戶高頻停車場景,本次直播特意將起點選擇在一個地下三層的停車場。因為在辦公樓、商場等高頻場景中,地下一層往往車位緊張,用戶不得不將車停到更下麵的停車場。同時,選擇地下三層作為停車場,也能讓用戶真實感受到挑戰難度。同樣,終點停車場的設置也是難度拉滿。結合用戶城市出行停車痛點,將本次“車位到車位”智駕挑戰的終點是設置在老城區的一個停車場,緊鄰鬧市區,並且周圍交通人車混行,充滿了不確定的風險。麵對如此複雜的停車場,長城“車位到車位”智駕技術輕鬆完成泊入,表現穩如“老司機”。尤其是在決定“車位到車位”能力的關鍵場景——閘機通行,長城“車位到車位”智駕技術憑借精準感知和快速識別,順利通過閘機,毫無頓挫感。
前瞻決策,長期主義跑出高階智駕的先發優勢
智電時代,一步慢,步步慢。想要在新一輪汽車產業競爭格局中跑出加速度,戰略、思路與速度都非常重要。如今,長城汽車在智駕領域的亮眼表現也離不開長期主義的研發思路與前瞻性的戰略選擇。
“長期主義”一直是長城汽車的一以貫之的價值標簽,這種價值觀深刻體現在長城汽車智能化戰略中。早在2011年,長城汽車就已經開始智駕領域的布局。13年來,長城汽車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用於開發智駕技術。以2023年為例,長城研發投入達到110.34億元,營收占比達到6.37%;研發人員占比達到29.30%,其中智能化團隊達到6000人。2023年,長城控股專利公開量達6888件,專利授權量達4665件。
在智能駕駛技術路線上的前瞻性選擇,也充分體現著長城汽車對智駕技術的深刻洞察。
2022年,長城汽車果斷放棄高精地圖路線,全力投入無圖方案,避免了約10億元的甲級導航資質購買成本和後續高昂的地圖維護費用。另外,長城汽車也是行業第一個立項無圖方案、第一家完成無圖方案量產的企業。
站在今天回看過往,長城汽車過往的決策顯然是成功的。其卓越的戰略眼光,果斷的決策,不僅讓企業避免了更高的投入成本,更是在激烈的競爭中跑出了快人一步的競爭優勢。
迎戰智駕,不斷挑戰上限超越用戶期待
汽車行業的新一輪競爭,智駕技術是主調。在迎戰智駕這件事上,各家自主品牌各有對策。麵對新一輪汽車產業競爭格局中的機遇與挑戰,長城汽車拿出了自己的“智駕觀”,輕鬆應對時代浪潮。
在麵對有網友提到的特斯拉FSD入華,長城汽車如何看待的問題時,魏建軍在直播中給與了較為客觀的回應。魏建軍表示:“我們測試的道路環境極為複雜,特斯拉在技術創新方麵的成就確實值得稱讚,但麵對中國複雜的路況和駕駛習慣,特斯拉FSD能否達到中國消費者對智能駕駛的預期,仍存在很大挑戰,很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特斯拉FSD入華勢必將帶來 鯰魚效應2.0 ,不過從魏建軍的回應可以看出,麵對競爭,長城汽車的態度非常開放。
高階智駕標準是“超越期待”,而非“勉強及格”。魏建軍一直在強調智能駕駛不隻是秀,而是安全和極致體驗!長城“車位到車位”智駕技術在複雜路況的精確處理已經非常接近人類老司機的表現,完全達到了智駕第一梯隊的水平。
此外,智駕好不好用,用戶最有發言權。目前,長城NOA智駕總裏程已經達到了45880433.6km,也就是4588萬公裏。其智駕裏程占比達到了25.7%,並且實現了97.76%的智駕功能激活率,以及83.98%智能泊車成功率。另外,長城汽車NOA裏程占比高達87.2%。從量產截止到現在,其AEB避免碰撞次數為7295次。
這些數據足以說明,長城汽車十餘年智駕研發積累,從無到有建立自主可控的技術體係,已經實現從追趕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當然,長城汽車的開放心態,也體現了一家成熟企業的戰略自信。
結語
汽車行業的下一階段競爭,將是智能駕駛技術與企業發展思路的競爭,這一點眾所周知。而中國自主品牌該如何利用當下的機遇與挑戰,打好接下來的這一仗,是決定各家車企未來走向的關鍵所在。到底什麽才是中國車企未來的生存之道,相信長城汽車已經用自己的行動,為大家做好了“榜樣”。
本文由口耳之學網发布,不代表口耳之學網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5sokj.com/Wrg2xb/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