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豐收 話豐收】
出呼和浩特城區往南行數十裏,道路兩側青山相對而出。遠處,山坡上,矮地間,色彩斑斕的田苗散布其中。近處,機器轟鳴作響,原野上揚起一道道塵煙。在位於祖國北疆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這片根植紅色基因的革命老區大地正迎來豐收。
玉米黃,高粱紅,大地籠罩青紗帳。從和林格爾縣新店子鎮新店子村的西梁石虎子山坡上眺望,千裏良田沃野,一望無際的農穗隨風搖曳。山腳下是和林格爾縣民富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的約700畝玉米田,合作社負責人郭二有小心翼翼地剝開表皮,排列緊致的金黃色玉米粒在陽光下飽滿發亮。“成熟度很好,再過十來天就能收割,今年是個豐收年!”郭二有黝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打井、鋪設管道、平整土地、施農家肥……”郭二有細數著這些年在種植上所下的功夫。“玉米平均畝產由1100斤提升到1500斤左右,現在是真正實現了土地平整肥沃、田間作業道暢通、灌溉設施完備、全程機械化、高效現代化的農業新模式。”郭二有說。
距新店子鎮不遠的羊群溝鄉地勢高低不平,屬於雜糧種植區。羊群溝鄉萬裕號村57歲的村民梁忠厚承包了周邊5個村子的約2700畝土地。爬山、上坡,一遍遍查看莊稼長勢的梁忠厚幹勁滿滿。“今年一畝地收500多斤穀子沒問題,比往年好太多了!革命老區傳承的是革命精神,種地也一樣不能落後!”梁忠厚指著一串串如珍珠般的穀穗異常興奮。
“今年呼和浩特全市糧食產量預計為174.36萬噸,比上年增加33.83萬噸。自2019年以來,呼和浩特市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地力水平有了極大提高,高效節水技術措施得到有效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措施普遍應用。”呼和浩特市農牧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郭旭說。
今年,內蒙古持續推進“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度,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1116萬畝,在糧食主產區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50萬畝,實施鹽堿化耕地改良鞏固提升12.2萬畝,有效改善了農業生產基礎條件。
站在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土城子鎮石門溝村的高原漫甸上,眼底是一片片燕麥田,麥浪滾滾,“豐”景如畫。目前,石門溝村小麥、蓧麥種植規模達17000畝。通過引導農民聯合零散分布的小塊土地,集約化種植,土城子鎮正邁上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
同樣,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的通遼市開魯縣,玉米年產量達160萬噸。開魯縣與中國農科院全國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玉米首席專家李少昆團隊等合作,先後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秸稈還田深翻深鬆、土壤改良培肥等,持續提升玉米生產降本增效綜合能力,實現平均畝增產300斤,年增產玉米6.9億斤。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內蒙古不斷增強科技支撐。目前,全區已經建設良繁基地100萬畝以上,示範推廣新品種130多個、綠色生產技術模式20多套,依靠科技創新提高糧食單產,推動糧食生產綠色高質量發展。
據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內蒙古種植結構呈現“總播糧播雙增”態勢。農作物總播麵積達13630.8萬畝,其中,糧播麵積11141.4萬畝。同時,內蒙古采取多項舉措,層層壓實責任,確保顆粒歸倉。其中,下達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玉米、大豆、馬鈴薯生產者補貼,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各項惠農資金168.6億元;鼓勵農民積極投保,落實政策性保險麵積8180萬畝,有效降低種植風險;堅持提早部署、提前安排,分區域分作物製定了防災減災預案,及時成立防災減災奪豐收包片督導組,指導各地提前進行防範和開展災害補救。
春華灼灼,秋實離離。放眼內蒙古大地,興安盟田野稻穀飄香、烏蘭察布市馬鈴薯個兒大溜圓、巴彥淖爾市向日葵籽粒飽滿、烏海市葡萄香甜可口……一幅現代農業豐收的新畫卷正鋪展開來。
(本報記者 高平 本報見習記者 王瀟 本報通訊員 張婷)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7-05 07:17天狐定制
2025-07-05 07:02天狐定制
2025-07-05 07:02天狐定制
2025-07-05 06:23天狐定制
2025-07-05 06:20天狐定制
2025-07-05 06:14天狐定制
2025-07-05 05:17天狐定制
2025-07-05 04:59天狐定制
2025-07-05 04:47天狐定制
2025-07-05 04:43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