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七郎(1888-1947),台灣新竹州湖口莊(今日新竹縣湖口鄉)客家人。台灣醫生。
清光緒十四年(1888)12月16日生,出身新竹湖口張六和家族,其父張仁壽,原為漢醫,湖口教會基督徒。張七郎幼年習漢字、閱讀古書。
光緒二十六年(1900)起,前往廈門學習漢文3年。時台灣由日本人統治。
光緒二十九年(1903),回台灣,就讀於新埔公學校。
宣統元年(1909),入學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今日台灣大學醫學院)。民國四年(1915)4月,從醫學校畢業後,曾先後在基隆醫院、台北馬偕醫院服務。
1916年1月16日,在基隆生下長子張宗仁。張七朗民族主義情緒濃厚,支持中國,居家隻許家人說客家話,不準說日語。後為紀念父親張仁壽,在淡水開仁壽醫院。
1921年,應兄長張逢年(中醫)之邀,抵鳳林(今花蓮縣鳳林鎮,為台灣東部最大的客家莊)開設“仁壽醫院”,成為花蓮名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台灣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收。張七郎寫信要求三個在滿州國行醫的兒子回台,一同參與國民政府,建設台灣。11月,創辦鳳林初級中學,為第一任校長。
1946年3月,張七郎當選花蓮縣參議員,且被推選為議長;同年當選製憲國大代表。但是張七郎由於臥病在床並未能參與製憲過程。
1947年,曾被推選參選花蓮縣長。2月,二二八事變爆發,張七郎曾被邀請參加-處理委員會,但因生病而未參加。4月1日,國民黨21師獨立團至花蓮清鄉。4月4日,駐軍逮捕張七郎,與其三個兒子長子宗仁、次子依仁、三子果仁。次子張依仁因具備軍醫身份被釋放,而張七郎、張宗仁(31歲)、張果仁(25歲)父子三人,被押到鳳林郊外的公墓 斃,父子三人同時遇難,時張七郎59歲。
事後警備總部以“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因背叛國民黨與國民政府、組織暗殺團,逮捕時反抗因而加以射殺”雲雲,但是並未提出暗殺團的證據,現場也沒有反抗與打鬥痕跡,故當時無人相信警備總部的詭辭。時隔多年後,中研院學者提出,是被當時的花蓮縣長張文成挾怨報複,但張七郎之孫張安滿並不認同,認為史料遭到操弄,不可信。
張氏父子三人遇害後,其族人在鳳林的墓碑上刻著“兩個小兒為伴侶、滿腔熱血灑郊原”的文字,其家屬的悲傷、憤怒及無奈表露無遺。
張七郎(1888-1947),台灣新竹州湖口莊(今日新竹縣湖口鄉)客家人。台灣醫生。
清光緒十四年(1888)12月16日生,出身新竹湖口張六和家族,其父張仁壽,原為漢醫,湖口教會基督徒。張七郎幼年習漢字、閱讀古書。
光緒二十六年(1900)起,前往廈門學習漢文3年。時台灣由日本人統治。
光緒二十九年(1903),回台灣,就讀於新埔公學校。
宣統元年(1909),入學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今日台灣大學醫學院)。民國四年(1915)4月,從醫學校畢業後,曾先後在基隆醫院、台北馬偕醫院服務。
1916年1月16日,在基隆生下長子張宗仁。張七朗民族主義情緒濃厚,支持中國,居家隻許家人說客家話,不準說日語。後為紀念父親張仁壽,在淡水開仁壽醫院。
1921年,應兄長張逢年(中醫)之邀,抵鳳林(今花蓮縣鳳林鎮,為台灣東部最大的客家莊)開設“仁壽醫院”,成為花蓮名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台灣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收。張七郎寫信要求三個在滿州國行醫的兒子回台,一同參與國民政府,建設台灣。11月,創辦鳳林初級中學,為第一任校長。
1946年3月,張七郎當選花蓮縣參議員,且被推選為議長;同年當選製憲國大代表。但是張七郎由於臥病在床並未能參與製憲過程。
1947年,曾被推選參選花蓮縣長。2月,二二八事變爆發,張七郎曾被邀請參加-處理委員會,但因生病而未參加。4月1日,國民黨21師獨立團至花蓮清鄉。4月4日,駐軍逮捕張七郎,與其三個兒子長子宗仁、次子依仁、三子果仁。次子張依仁因具備軍醫身份被釋放,而張七郎、張宗仁(31歲)、張果仁(25歲)父子三人,被押到鳳林郊外的公墓 斃,父子三人同時遇難,時張七郎59歲。
事後警備總部以“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因背叛國民黨與國民政府、組織暗殺團,逮捕時反抗因而加以射殺”雲雲,但是並未提出暗殺團的證據,現場也沒有反抗與打鬥痕跡,故當時無人相信警備總部的詭辭。時隔多年後,中研院學者提出,是被當時的花蓮縣長張文成挾怨報複,但張七郎之孫張安滿並不認同,認為史料遭到操弄,不可信。
張氏父子三人遇害後,其族人在鳳林的墓碑上刻著“兩個小兒為伴侶、滿腔熱血灑郊原”的文字,其家屬的悲傷、憤怒及無奈表露無遺。
同年(公元1888年)出生的名人:
張星�R (1888~1951) 江蘇省宿遷泗陽

張撫國 (1888~1921) 河南省許昌市禹州

張謙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

張為炯 (1888~1972) 四川省涼山州西昌

張福興 (1888~1954) 台灣省苗栗 + 更多公元188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
張鳳九 (1882~1947) 新疆自治區烏魯木齊

張文化 (1879~1947) 陝西省延安子長市

張�孕� (1894~1947) 亞洲韓國

張仲連 (1874~1947) 陝西省寶雞

張榮培 (1872~1947) 清末民初著名詩人、楹聯家 江蘇省蘇州

張永山 (1922~1947) 北京市平穀區 + 更多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