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在公眾號裏寫東西了,最近剛好有時間,也想多寫寫文字,讓自己更好的沉澱一下,好的書歸正傳。
最近全國人民關心的問題莫過於“新冠疫情”但疫情控製住之後複學的這段時間,全國各地出現學生的各種人身安全事件同樣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花季年華,絢爛青春,如此凋零,不禁讓人心聲感歎,細思恐極。那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有效應對呢?這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
一.問題出在哪?
這是很多人不約而同的疑問,佛家常說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是謂因果之理也。如果我們單純的看待這個問題,很可能是學生的心理出了問題,所以釀成惡果,這種說法我看來可能並不完整,因為學生的心理出現了問題也是一個果,那是什麽導致了他們會出現這種問題呢?為什麽在這個特殊時期會集中出現這類情況呢?由於是曆史老師的原因我喜歡把問題帶入到一些背景中去分析。
我是一個80後,回憶起我們那個年代的成長環境和學習生活感覺更加的自在,我家在東北的一個山區,和我一同長大的同學都非常的快樂,夏天我們下河摸魚、遊泳、捉蟲子、追蝴蝶,在草地裏摔跤,在田野裏瘋跑,三五成群在操場裏丟沙包、踢毽子、跳房子、跑長城甚至翻牆上樹的技能也很早被我們解鎖,很多大人說我們是野孩子,我們聽後哈哈大笑,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我們是快樂的也是無憂無慮的,這些看似傻玩撒歡的活動讓我們沒有煩惱其實也在鍛煉我們的體魄,而現在的孩子可能沒有條件也很少能參與並體會到這種快樂,這是社會發展的結果,你不能讓城裏的孩子像我們那時坐牛車、玩泥巴,光著屁股在河裏耍。
說到學習,我們那時的壓力好像也沒有這麽大,那時幾乎沒什麽補習班、興趣班,就是有好像也很少有人去,而現在很多學生的課餘時間都被這些所占據,不是說學這些東西不好,相反我覺得會一門樂器,解鎖一個技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將來也很可能會受用,但過猶不及,太多的時間花在這上麵可能也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其實學習和生活是相通的《大學》開篇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於至善” 明德大家都懂,親民原意講棄舊圖新,我的理解是要親近生活在生活中尋找快樂,明德至善。給家人做頓飯是一種快樂,收拾收拾屋子做做家務也是一種快樂,父親節母親節給父母送一份親手做的小禮物也是一種快樂,生活的快樂其實很簡單,用心完成一件事情,獲得其中的滿足感和自豪感,而這種滿足感和自豪感同樣會影響到他對學習的態度,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學習也不會差。但我們現在的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嗬護太多了,沒有意識也不想讓孩子做這些事情,覺得這些都是小事瑣事跟學習相比微不足道。他們不曾想過生活和學習其實是融會貫通相輔相成的,10幾歲的孩子鞋帶都係不好、被子疊不規整、衣服不會洗即使學習成績很好他將來的發展也會煩惱叢生難以消解。相反從小養成愛做家務、孝敬父母、照顧家人的習慣和品格即使他成績不好,他也會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因為他的心是光明的。這也是儒家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大道至簡啊。
二.我們該怎麽辦?
甩了那麽多片湯話其實最核心的環節還是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方法論永遠比道理更重要,道理誰都懂也能說,如何解決問題才是關鍵。我個人有一下幾點的建議:
1. 給孩子更多的機會貼近自然,有機會多去農村住一段時間。
推開窗看青山鬱鬱蔥蔥,走進河聽流水潺潺不僅是一種快樂,更是對生命的的敬畏和熱愛。看到滿山嬌豔欲滴的油菜花,滿眼一望無垠熟透了的稻田他怎能不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看著自己親手栽下秧苗破土發芽茁壯成長,看著自己養的小雞走路覓食,逐漸長大這種感覺不用大人說,小孩子自然能感悟到,陶淵明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其實我們的孩子也可以啊。
2. 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學會做家務並讓他獲得快樂。
女孩子心靈手巧會做一手好菜同樣是不可多得的能力,男孩子幫忙打掃房間,做做家務也是一種成長,孔子講“有教無類”我的理解是什麽都可以教可以學,都可以獲得成長,學習成績隻是一個方麵,成績很重要其他的也很關鍵,如果他隻能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和成長那太單調和乏味了,如果這種滿足感一旦消退或消失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打擊。嚐試讓孩子獲得多元化的成長快樂,教會他生活中更多的東西,鼓勵他去做一些生活相關的事情讓他的快樂多元化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途徑。
3. 讓我們的鼓勵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鼓勵表揚誰都會,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過多的鼓勵可能會讓孩子迷失方向,缺乏定力。道家講“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事情有時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雞湯喝多了也容易反胃,過多的表揚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可有可無,沉浸表揚之中當遭遇挫折又會難以消解怨天尤人,因為反差太大他會一時接受不了。那如何鼓勵呢?我覺得鼓勵要適度,表揚要具體。孩子做了一頓飯,雖然飯煮夾生了,菜燒老了也要表揚因為他勇於去做就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山呼海嘯的誇獎,黑的說成白的,雲山霧繞影響孩子的判斷。適度鼓勵,具體表揚,學做飯敢於嚐試好事情,要再接再厲繼續保持,過程有待改進,煮飯時注意米和水的比例,煮的時間可以久一點避免夾生(最好示範一下),燒菜需要孰能生巧這次已經很好了,多多嚐試還可以更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既得到了鼓勵和滿足又懂得了很多做事的道理和方法,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所以蜜罐裏泡不出好的藥材,溫室裏長不出美麗的花朵,適度的鼓勵,具體的引導才會讓他走的更穩,走的更遠,有時孩子不是不想做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鼓勵和引導非常重要。
4. 開卷有益還是要讓孩子多讀書愛讀書。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讀書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大千世界,更多的可以讓我們獲得靈魂和心靈的滋養。我的建議讀書可以雜一些,名著經典、人物傳記、奇聞異事、曆史文化、天文地理隻要覺得讀起來很有意思都可以去嚐試(ps:那些什麽玄幻、遊戲之類的破書還是不要去浪費時間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書中不經意的某一句話,某一件事往往會給你帶來很大的影響,這就是讀書的益處,最近在讀禪宗的經典《六祖壇經》審視自我感悟生活發現受益良多,“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迷時師度,悟了自度”,佛家講“修心”如何明心見性還是要多讀書,愛讀書,讀好書啊,培養好的讀書習慣,不想讀書有時也要逼著孩子去讀書,因為多讀書就是有大利益。
好了羅裏吧嗦的嘮叨了這麽多,最後發現好像什麽都沒說,希望洋洋灑灑熬得這鍋雞湯對大家能有所幫助,最後都讀到這了,老鐵們就關注、轉發、評論一波唄,在這先謝謝各位看官啦,我們下期再見,拜拜。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